2025年6月30日,齐鲁制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共同设立总规模9900万元的联合基金,为破解重大疾病防治难题提供源头创新支撑,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在医药健康领域的首次突破,也为医药领域的源头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签约仪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主渠道,与企业深度协同,对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意义重大。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张明会表示,生物医药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求的关键支撑,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必争之地。原始创新的“从0到1”是产业创新“从1到100”的基础,只有在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上优化布局,协同攻关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高端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掌握创新主动权。他希望借助此次签约,发挥联合基金的“杠杆效应”“虹吸效应”以及齐鲁制药的创新和产业优势,围绕解决临床急需和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快速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
此次签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在医药健康领域首次深度引入生物医药民营资本。在未来三年,齐鲁制药每年将投入3000万元,累计投入9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则按1:10的比例每年配套300万元,三年共计900万元。双方将建立“企业出题、科研界答题、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的协同机制,聚焦免疫失调、细胞异常增殖、基因突变与表达调控异常、代谢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五大核心领域,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企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注入新动能。
该基金自设立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参与,齐鲁制药作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式加入,不仅将有力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还将通过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我国医药创新生态体系,研究成果也将直接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为患者提供更多可及、可负担的创新药物。
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例与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以医药行业为例,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多为跟踪或模仿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有转化意义的新机制、新靶点。
齐鲁制药作为国内制药企业的领军者,凭借科技创新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行业竞争力。公司累计上市320余个产品,实现“从头到脚”药品保障全覆盖,一致性评价过评数、首家过评数、国家集采中标数量行业“三领跑”,在研创新药80余项,2024年度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三。
近年来,齐鲁制药持续升级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了中美联动六大研发平台为支撑的国际研发体系,组建了一支由百余名具有国际视野高端领军人才引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专职研发人员达5000人。公司年研发投入销售收入占比达12%,“十四五”期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
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张明会称:“我们坚持长期主义,瞄准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领域,坚定不移持续加大投入,期待在新靶点、新治疗领域和新型复杂制剂方面快速取得突破,打造国民好药,不断满足临床未满足需求。”
截至目前,齐鲁制药已布局80余项国家一类创新药项目,其中20多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系列创新成果加速上市,如ALK阳性分子靶向药物“启新可”、全球首个组合抗体药物“齐倍安”等国家1类新药,以及微球、微晶、口溶膜等十余款新型高端制剂,均走在行业前列。
张明会表示,齐鲁制药将以此为契机,高质量做好资金、组织、项目等方面的管理与运营,共创联合基金新范式,加速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澜海
万宝配资-正规期货配资-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